首页 > 诗文 > 苏轼的诗 > 六幺令·天中节

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六幺令·天中节鉴赏

  全词艺术特色,至少有六点值得推介:

  一是咏今叹古,在上片极力渲染当下“端午”诸种盛况,却重在下片“感怀”,“借古”而“启今”也。

  二是动静结合,“缠臂”、“纸鸢舞”、“香飘”、“对酒”、“争渡”、“呐喊”、“凭吊”、“诵君赋”、“吞楚”、“垂涕”、“对泣”等是为“动”,“虎符”、“粽叶”、“艾蒲”、“青翠”、“新亭”、“陵阳”等是为“静”;动与静自然转合,在“动”与“静”的变化之中,历史的车轮已经走过千年。

  三是明暗结合,明写屈原,直接抨击楚王“昏庸”,暗讽时政,锋芒指北宋王朝,将苏轼自己的爱恨情仇寓于其间,却不露痕迹。

  四是虚实相间,叙说眼前庆祝端午诸景,是“实”;感怀屈原悲苦仇怨的往事为“虚”;“虚”写屈原,实及自己,慨古人之忧,发今人之叹。

  五是前呼后应,前有“辟邪”之“虎符缠臂”、“艾蒲青翠”,后有“怀王昏聩”、“新亭对泣”;似乎旧恶未去,新恶难除。前有“香飘十里”,后有“湘累已逝”;前有“诵君赋”,后应“断肠句”。

  六是词中有景,景色如画,画里“有话”。且看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童之臂、门之艾、菖蒲之剑、风筝漫舞、对酒当歌、龙舟竞发、诵君之赋,哪个不是美轮美奂的图画?再看下片,怀王之昏、秦之吞楚、异客垂涕、新亭对泣、汨罗江渚,哪一个不是再现历史的沧桑?这些词中之境,如诗如画,一唱三叹,色香味俱全,岂非神来之笔?

苏轼简介

唐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 苏轼的诗(2851篇)

猜你喜欢

挽陈提举 其一

赵善括

蔺璧虽期复,苏书竟不还。庆馀钟令绪,才大压尘寰。

劲正三朝老,从容半世闲。会心真是老,一笑别人间。

依韵和宋次道龙图阁曝书

宋代王珪

五云迎晓禁庐开,不及华衣曳老莱。

宝藏发函金作界,仙醪传羽玉为台。

游五渡谷

元代刘昂霄

南山如碧环,缺处苍崖开。当年造物手,办此何神哉。

睥睨倚天壁,千古封莓苔。源源万斛泉,飞出重山来。

旧吏杨时哲王宪相从久入京时复一至执轴乞诗书往事分题各四首予之 其三

庞嵩

木密林中出凤梧,相年腊味称提壶。寻幽更着东瓜步,羡尔能从亦壮夫。

送勤照和尚往睢阳赴太守请

唐代刘长卿

燃灯传七祖,杖锡为诸侯。来去云无意,东西水自流。
青山春满目,白日夜随舟。知到梁园下,苍生赖此游。

奉送浙江省危宰郎中除湖广

元代吴景奎

毗赞仪曹觐九关,南从宰属缀鹓班。庾楼月上偕僚佐,郎省星移镇獠蛮。

叶落洞庭秋雨后,书来吴会莫云间。阴阴官柳相迎送,天骥催归十二闲。